李峥:三十年耕耘 拾阶而上

作者: 时间:2020-09-11 点击数:


 

李峥,1970年10月出生,湖南衡阳人,教授,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1993年6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高校教师职业,2008年获武汉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从教近30年来,主要承担《混凝土结构设计》、《多层框架设计实训》等课程的教学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李峥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教学艺术,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和各方赞誉。主要工作成绩:主持湖北省教育厅荆楚卓越协同计划项目1项。主持校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主持教研项目省级2项,校级9项,主编、参编出版教材3本,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2部。曾获校级教学竞赛优秀一等奖、校级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主要参与人等奖项。主持湖北省科技厅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项,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1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或参与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曾获市级“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及市青年科技奖。近几年指导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1项,校级1项,指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李老师还利用专业知识积极服务地方:曾担任过河南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评审专家、驻马店市墙改专家、驻马店市生态建筑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过省级及襄阳市级项目评审专家、项目评标专家及事业单位招聘考官;在襄阳市、谷城、枣阳为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施工员等七大员培训担任主讲教师,为地方建筑业技术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力克“三难”,为土木特色专业建设担重任

李峥老师于2013年11月作为引进人才正式进入湖北文理学院工作,当时的建筑工程学院正在酝酿进行“双证通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性提出的“双证通融”人才培养改革理念深受学校重视,但存在执行难度大、落实困难的现实。而且直接需要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体现出来,势必面临课程体系设置大换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重在“三难”。“一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课程体系重置难:需要创造性的去改变传统土木课程体系构成、需要考虑设置哪些课程达到特色培养目标要求、特色课程的组合等等一系列问题,李老师组织土木工程系老师不多少会议进行研讨,逐步克服课程体系重置的一道道困难,人才培养方案在李老师的一遍遍不断修改完善中总算如期定稿。“二难”配套的特色教材编写难:特色鲜明的土木工程“双证通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缺乏配套教材。他们创造性设置了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比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训》、《剪力墙结构设计实训》、《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设计实训》等课程,全国土木类教材基本都是理论教材和设计实践类教材单独编写出版,互融性不强,找遍各大出版社都没有满足教学改革要求的合适教材,找不到怎么办?只能自己动手编写,在学院领导支持和李峥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对一个工程项目一步步从手算计算(为教学计算内容需要)、PKPM电算复核、计算机绘施工图,至计算书整理最终形成一整套设计成果,并把《工程抗震》、《混凝土结构设计》等理论课程知识融于实训课程项目中,从先编写讲义试用,到逐步完善,在十多名土木老师的积极参与下,由李峥老师主编“难产”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训教程》历经三年多,终于在2017年10月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三难”授课教师的选定难:特色实训课程综合性强、课程难度大,对任课教师要求高,是对传统授课模式的很大挑战。李峥老师就主动带领团队中有实践经验及年轻博士们一起研课、授课,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李老师带领的土木工程专业“双证通融”的人才模式改革做法在每两年一届的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大会上几次被邀请介绍经验,受到同行们的一致肯定,好多兄弟土木学院领导或专业负责人跟他们讲也想这样改革,只是太难老师们不愿意而做不到。因为努力,所以成功,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建设成效显著:作为项目主持人,土木工程专业获校级2015-2016年专业品牌建设项目和2017-2018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并均以“优秀”等次通过验收;并以项目主持人申请获批2019的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每个暑假都是省级平台项目申请时间,李峥老师从2015年连续三年暑假都在写申请书,2018年暑假刚回湖南老家没几天又接到通知省级平台项目申报开始了,她顾不上老家的急事没处理好就匆忙赶回学校,经过十多天的加班熬夜,终于在前期专业建设成效的积累基础上,递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申报书,最后成功获批土建学院首个省级专业平台建设项目——2018年度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土木工程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带头吃螃蟹”,争做课程建设领路人

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以近几年进校的硕士、博士为主,很多课程都是青年教师从进校就作为主讲教师授课,课程建设相对其他学院基础薄弱,既缺经验又缺人手。李峥教授按在河南省担任省级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的高起点要求,2015年将自己所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带头申请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成功获批立项并于2017年通过验收。她悉心指导土木工程专业其他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工作,从2016年至今按计划成功获批立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门数十余门,并将与老师们共同努力力争把建设成熟的课程打造成校级“金课”建设课程,为申报省级“金课”项目做准备。李老师还注重专业团队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在课程教学中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深挖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元素。结合土木学生毕业生后一般从事的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一些大型腐败案件大都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的事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好专业课杜绝豆腐渣工程?”“为什么要遵守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规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等等,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于润物细无声中恰当融入,相比枯燥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峥老师负责的土木工程专业团队获批2017年校级专业建设团队建设项目立项,负责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团队也获批2017年校级课程建设团队,同时指导本专业《力学》、《建筑材料》等其他五门课程建设团队获批校级团队。李老师作为主要成员的教学成果分别获2016年和2018年湖北文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2018年校级首届课程思政和优质教案评选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斩获3个一等奖和多个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李峥老师个人也获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优秀教案一等奖和优秀双大纲三等奖。在2020年7月9日召开的2020年度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上,李峥教授做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发言。

做学生“期待”的教师

1. “期待”上你的课

李老师承担的都是难度较大的专业类课程教学任务,比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训》、《多层砌体结构设计实训》等课程。对先修的力学类、制图类等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学习时常有畏难情绪,必须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琢磨教学技巧、旧课新备已成课程教学准备常态。在教学过程中,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改革,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并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喜欢和老师的认可。曾在2013年黄淮学院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建筑工程学院李峥老师讲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被专家抽到听课,其教学效果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并被评为学校评建工作先进个人。李老师带的土木1712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的《砌体结构实训》课程安排在14-15周上课,由于大二带过该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同学们都跟李老师十分熟悉,还在第12周,作为团支书的项杰涛同学就给李老师发信息:“下周老师要带我们实训了吧?”,老师告诉他还得等一周,学生开心的回复:“噢对,太期待老师上课了,感觉时间都快了些”。学生对老师所上课程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其优秀的教学效果也曾获得过校级优秀教学竞赛一等奖、校级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等好成绩。

2. “期待”你的关爱

李老师深知对学生的关爱是每个教师的育人义务,每个班级都有后进学生,拉一把他就上来了,听之任之他的前途则会截然相反。李老师不放弃任何一名后进的学生,比如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2班的一名同学,从大一进校开始就不怎么去教室上课,挂科多到麻木和放弃,第四学期上《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李峥老师不像别的老师一样听信同学们都说“他不来是正常的”,每次都清查人数,很少有随便旷课现象,有节课课前发现那个学生没来教室,开始叫班长给他打电话不接,后来李老师用自己的手机拨过去,没想到该同学竟开心的说“老师,没想过你会亲自打电话来,我马上来教室,以后你的课我再也不旷了”。在李老师的鼓励下,他把以前挂科的几门最难课程比如《结构力学》在疫情期间学得十分认真,考试成分非常优秀,用了6年时间最后终于在2020年6月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他在第一时间给李老师报喜,开心极了,告诉老师“跟我一样的哪个班的谁谁谁,最后都没能拿到毕业证而放弃了,如果不是你,我肯定几年学也白上了”。很庆幸他由土建学院出名的学习困难生变成了后进生的成功逆袭典型,现在李老师又在鼓励他以后报考研究生。对学生这样的帮助,对李峥而言是很平常的事情,正是因为他与学生亦师亦友的这种关系,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碰问题时喜欢找她谈心,向她请教。有位学生曾在给她的卡片上写道:“李老师,也许我不是你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

悉心指导培养青年教师

人才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作为专业负责人就应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李峥老师担任了新进青年教师吴雅颖和青年博士王元元的指导教师。由于吴老师是随调的博士家属,以前在设计院从事过设计工作,是具有行业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职称,但教学工作对她而言是全新的工作,对她的指导,侧重点是教学方法、技巧、课程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全面指导。通过指导,吴雅颖各方面表现优秀,特别是讲课水平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并于2017年顺利转评讲师职称。王元元博士是从重庆交通大学引进的博士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教学经验,主要指导其熟悉我们学校及学院的教学规范、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技能,王元元老师进步快、能力强,2019年顺利通过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并于2019年底被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聘为院长助理。期间与两位青年教师组成团队老指导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他们熟悉毕业设计的规范、要求、要点、流程以及材料整理要求,为他们以后独立指导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李峥老师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真实内涵。作为一位普通的一线教师,她坚守人民教师承诺,践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要求,始终以“用心工作、精心教导、潜心育人”的教师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Copyright 2016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