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为笔,书写湖文青春

李佳卉,中共党员,河南省洛阳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2011班学生。曾任土建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建筑学助理班主任、建筑系学生党支部监察委员等职务。在校期间,荣获一等奖学金,中铁十一局奖学金,卧龙英才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参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竞赛等。目前已录取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以学筑基,以志为帆
“建筑是凝固的诗,是生活的容器,更是时代的见证。”从踏入建筑学领域的第一天起,李佳卉便深知,唯有脚踏实地、厚积薄发,方能真正触摸这门艺术的灵魂。在湖文的课堂上,她始终保持“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从《建筑构造》的每一根线条到《建筑物理》的每一组数据,从《建筑历史》的厚重典籍到《城乡规划》的宏观视野,她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
四年间,她的综合测评成绩连续三年稳居专业第1名、班级第1名,38门课程成绩超过90分,平均成绩达89.5分。凭借扎实的学业表现,连续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中铁十一局奖学金、卧龙英才奖学金,并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在专业技能上,大二大三期间通过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为未来的学术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研为刃,以赛淬火
课堂是知识的源泉,科研与竞赛便是实践的熔炉。大二时,李佳卉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装配式磷石膏加气混凝土墙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这一项目不仅让她掌握了科研方法论,更使她深刻体会到建筑学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使命。在学科竞赛的舞台上,她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赛精技”的理念。2021年,参加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历经五个月的奋战,从方案构思到三维建模,从碰撞检测到施工模拟,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最终,《智能装配式社区中心设计》斩获国家级二等奖。此外,她还参与了国家级、省级竞赛十余项,累计获得奖项二十余项,在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
以行践知,以心筑梦
建筑学不仅是纸上的蓝图,更是扎根大地的实践。大学期间,李佳卉三次投身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振兴。2020年暑期,加入“青春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队,深入襄阳市南漳县山区,走访传统村落,测绘老旧民居,分析地形与气候特征,最终为村民设计了兼具实用性与文化传承的改造方案。这段经历让她明白,建筑师的笔不仅要勾勒美学,更要承载民生温度。
作为襄阳马拉松志愿者,她累计服务时长超50小时,在赛道旁为选手递水加油,在终点处为完赛者挂上奖牌。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让她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也让她更加珍惜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以责立身,以情聚力
学生工作是成长的另一片沃土。担任土建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期间,她策划并组织了“筑梦讲堂”“结构设计沙龙”等学术活动12场,邀请行业专家与学长分享经验,为同学们搭建交流平台;作为建筑学助理班主任,带领新生熟悉专业课程,解答学业困惑,被学弟学妹称为“最暖心的引路人”;在建筑系学生党支部担任监察委员期间,严格把关党员发展流程,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这些经历让她明白,真正的领导力并非发号施令,而是以真诚凝聚人心,以责任引领方向。
以梦为马,以恒致远
在湖文的四年,李佳卉始终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座右铭。无论是凌晨伏案绘图的坚持,还是运动会上与队友并肩冲刺的激情(“疾风三十一”团体项目破校记录),亦或是党旗下庄严宣誓的瞬间(大三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片段交织成她青春的底色。
如今,李佳卉已成功考取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站在新的起点,她衷心感谢母校的栽培、恩师的教诲、同窗的陪伴。在湖文的五年,赋予她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直面挑战的勇气与胸怀天下的格局。她将带着这份馈赠,继续以奋斗为笔,在建筑学的长卷上书写新的篇章!
审核:王婧
责编: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