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韦佳慧 邹远帆)为弘扬雷锋精神,深化青年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与实践能力,3月5日晚,土建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以“左手专业·右手温度—青年志愿者必修的‘奉献力’进阶课”为主题,在学院“筑梦”社区举办专题培训会。学院辅导员、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潘将军及三十余名志愿者代表参加。会议由团委·学生会常务副书记卢芙蓉主持。
活动伊始,潘将军以“从雷锋到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与成长”为题展开精神解读。他结合当前雷锋月背景,通过影像资料与经典案例,阐释“奉献力”的双重维度—左手锤炼专业技能,右手传递人文温度。“志愿服务不仅是善意的表达,更需要科学的组织、规范的管理和持久的热情。”他强调,青年志愿者应立足专业优势,在服务中融入创新思维,同时以同理心搭建情感联结,让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培训会特别设置“志愿故事汇”分享环节。志愿者代表秦研以“筑梦乡土·推普传情”为题,分享了团队赴欧庙镇张西村的实践经历。他们结合建筑学专业优势,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为当地设计装配式抗震农房改造方案,用CAD图纸对话田野,用测绘仪丈量乡情,展示工科生的温度。另一志愿者汪思萌则讲述参与社区爱心托管班的创新实践,通过“建筑模型DIY”“趣味工程力学课”等特色课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儿童启蒙教育素材,在解决家长看护难题的同时播撒工程梦想的种子。
针对志愿者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潘将军从“制度赋能”和“情感凝聚”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他详细介绍“志愿者成长档案”动态管理体系,探索涵盖服务时长记录、技能培训模块及星级评定机制,并强调“以需求为导向”的岗位分工原则。
活动尾声,潘将军总结指出:“雷锋精神的当代践行,需要青年既做‘螺丝钉’,也当‘开拓者’。”他鼓励志愿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在乡村振兴、支教助学、生态保护、科技助老、爱心托管等领域打造特色品牌项目,让奉献精神在专业化与人性化的双轨中持续生长。
据悉,本次培训是土建学院“雷锋月”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后续服务队将围绕“专业+服务”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化”向“常态化”升级,为青年成长与社会需求搭建更坚实的桥梁。
审核:王婧
责编:弋兵

